12月5日,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完成的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特性及人工繁育研究、云南蓝果树和毛枝五针松人工繁育与重引入、云南蓝果树的拯救保护3个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项目通过验收。
通过项目实施,一是基本探明了云南蓝果树种子的休眠特征和萌发特性,掌握了云南蓝果树生活史关键环节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二是成功培育出云南蓝果树、毛枝五针松实生苗、扦插苗,为开展种群恢复和重建提供了种苗保障。三是建立了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种苗繁育基地、宣教中心、回归自然试验示范区,促进了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的有效保护。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拯救保护行动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对推动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产生了较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