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在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的基础上,依托县内丰富的资源优势,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金融服务林业工作,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初步实现了"资源变资本、青山变金山、活树变活钱"。截至目前,全县共办理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业务62笔,贷款金额4648万元,贷款余额3308万元,抵押面积1.47万亩。
一、建立机构,搭建服务平台。为加强林权管理和服务,龙陵县成立了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了林权登记管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流转交易、林权抵押登记、信息发布 "一站式"综合服务。 为进一步强化服务,2014年,龙陵县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受理乡镇范围30万元以内的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三权三证"抵押贷款评估及登记、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产权流转等业务工作,为顺利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出台政策,完善体制机制。为依法、规范、有序地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今年5月,龙陵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龙陵县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对林权抵押贷款条件、发放和管理、评估、登记等具体操作程序进行了明确,为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建立机制,规范评估行为。在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过程中,龙陵县严格执行《云南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龙陵县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精神,贷款额度在30万元(含)以内的,由乡镇服务中心调查并出具《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报告》;贷款额度在30万元至100万元(含)的,由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调查并出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报告》;贷款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业主聘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出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为降低融资成本,减轻林农负担,贷款额在100万元以内的服务中心不收取评估费,100万元以上的由评估机构根据国家收费标准适当收取评估费。通过以上规范,方便了林农、降低了融资成本、简化了贷款手续,为林农融资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扎实推进了金融服务林业工作。
四、创新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为解决林农贷款难问题,该县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一是推行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用林权作为抵押物的方式发放贷款,有效的解决了林农生产投入的资金需求;二是推行林权小额信用贷款。农村信用社将农户信用评价与林权间接抵押贷款结合起来,采取"一次登记、二年有效、随用随贷"的办法,实现动态管理;三是推行林权抵押担保贷款。通过与担保公司合作,提高信贷投入效率,降低信贷风险,重点解决专业合作社和林下经济示范大户的融资需求。
五、强化培训,推动试点工作。在开展"三权三证"抵押融资试点工作中,龙陵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加强对各乡镇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现场或摸拟办理一笔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对林权评估、抵押登记的整个工作流程、表格填写、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培训,让每位学员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政策和程序开展工作,使林权抵押贷款在"三权三证"抵押融资工作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县"三权三证"抵押融资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六、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有效扩大林权抵押贷款面,提高广大林农对林权抵押贷款的认识,龙陵县采取广播电视、发放宣传材料、深入农户家中走访等多形式开展宣传,将《云南省林权抵押贷款简明实用手册(100问)》发放到每个乡镇服务中心及信用社,今年11月开展了"秋季集中宣传行动"主题活动,印制《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简介》3000份,利用街天现场发放到林农手中,让林农真正了解林权抵押贷款的优惠政策和办事程序,提高广大林农参与林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措施,一是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如龙陵县碧寨乡养牛大户李正学,近年来依托碧寨乡热区资源优势,利用秸秆、甘蔗叶和人工种草等方式发展肉牛养殖,现有肉牛存栏30多头,今年他准备扩大养殖规模,但遇到了资金短缺问题,得知情况后的碧寨信用社及当地林农为他伸出援助之手,近日,他以当地48户林农的1300亩林权作为抵押物,获得了碧寨信用社200万元的贷款,有效地缓解了资金难题;二是促进了林产业的发展。龙陵县是紫皮石斛的主产区,群众种植石斛的积极性高涨,但资金不足成了农民扩大种植规模的最大障碍,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为林农融资解决了问题,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林产业的发展,初步实现了"资源变资本、青山变金山、活树变活钱",实现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促进了金融与林业互利共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