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
首页 > 花卉 > 浏览文章

大雪素

( 浏览: 加入收藏 )

    滇兰四大名品之首,历来是滇兰爱好者收藏栽培、投资经营的重要品种。

关于大雪素名称的演变
  大雪素又叫元旦兰、大素心、大素馨。十多年前,巍山、南涧、下关、昆明等地爱好者大都叫元旦兰;鹤庆一带爱好者大都叫大雪素;洱源地区爱好者大都叫大素心、大素馨。
  在近、现代相当长的时间里,元旦兰的叫法更普遍些。如清代同治(公元1862年)进士桂霖就写过一首名为《元旦兰》的四言绝句:“一丛相爱邈风尘,瓦钵清泉供养新。争似无言空谷里,与它凡卉一般春”。并在诗的附注里说:“大理产兰最盛,四时所植,名品各殊。其最佳者为元旦兰,叶细如韭,花白如玉,属异品也。得一盆供养案头,宠之以诗”。一位当时的居京进士,不但知道元旦兰之名,而且莳养了一盆,可见它传播的广泛。到现代,云南省出版较早的几本兰花专著中也反映出元旦兰叫法的普遍性。一是云南农业大学彭增盛、刘兵著,1984年12月出版的《云南兰谱》称元旦兰,并拟写了拉丁学名(Cymbidium serratum Rchb·F·var bellum Peng et Liu)指出它“名列云南家兰之首位”。二是1990年10月印刷的《云岭十素》,也用到元旦兰名称。三是郭希仪先生著,l993年5月出版的《中国滇兰集锦》称元旦兰。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始,因该品种亦受到港台、东南亚华人及日本爱好者喜爱,为出口方便,云南外贸部门在组织外销时统一称为“云南大雪素”。经十余年,现各地爱好者已习惯于叫大雪素或简称“大素”,而很少叫元旦兰、大素心、大素馨了。正式发行物上,全称作大雪素。
  这样“统一”,也许更加模糊了大雪素不同名称本身即包含着的它“差异性”的某些信息,对我们把大雪素作为一个品系来认识不利。但叫大雪素比叫元旦兰响亮,又便于与小雪素联袂相称,有利于买卖交易,促进兰经济发展。

关于大雪素“种”的叫法
  在有关大雪素的话题中,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大雪素不止一个种,我这个种比那个种好”。可这说法却有问题。
  因为,兰花的种与品种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兰种是指春兰、墨兰、春剑、建兰、豆瓣、寒兰、绿兰、莲瓣……每一个兰种都可能由于自然变异或人工栽培变异而产生众多的品种。如莲瓣就有大雪素、小雪素、剑阳蝶、长脚梅、玉兔彩蝶、宝莲蝶、丽江星蝶、馨海蝶……所以,“大雪素不止一个种”的说法是不对的。大雪素它只是品种,是属于莲瓣这个兰种里的一个品种。若从大雪素品系角度来说,正确的叫法应是大雪素不止一个品种,有巍山大雪素、石鼓大雪素、化龙大雪素等。当然,“魏山种”、“石鼓种”、“化龙种”地叫惯了,也难于一时改过来,只是我们要明白这叫法其实指的是品种。种,它们都是一个,即经瓣。
  提倡规范叫法,减少模糊认识,这既是应该的,也是云南兰艺健康、长远发展所需要的。

关于大雪素的产地
  大雪素的产地,历来说法颇多,但就目前已掌握的材料,能够说得较清楚的,暂只有巍山说。
  第一,它有历史文献为依据。明永乐年间(公元1412年),大理名士杨安道所著《南中幽芳录》(笔者在此以杨云先生发表的为版本),在其所列38个兰品中,其中就有对大雪素的明确记载:
  “大雪素,段氏名花。多产于无量山。正月开花,株花二至四朵,叶七,宽四分,长尺余,如绵绵垂柳,葶淡白如玉,粗如箸,挺拔为上品,荷瓣,洁白如雪,人字肩,宽两寸,舌淡白如腊而娟秀,花清香。”
  从上述记载的叶、花特征看,可以相信这里所指的大雪素即今日种植的大雪素,它主产于今大理州南涧县南无量山地区。
  第二,它有相似莲瓣植株和种植历史为依据。云南兰界知名人士左有成、张永良、郭希仪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即撰文论述“元旦兰是巍山宽叶莲瓣的白花素心兰”。因为经他们认真观察比较,产于巍山县城西30多公里的五印乡及与该乡山水相连地区的宽叶大花莲瓣兰(这一地区的莲瓣,云南兰界常叫着“五印草”或巍山宽叶莲瓣),其叶形、叶质、叶姿、花形与“元旦兰……别无异样。加上云南各县方志中只有巍山有元旦兰的记载……判断一元旦兰就起源于巍山。”
  巍山和南涧是两个相邻的县,原南涧是巍山的一个区,《南中幽芳录)记载大雪素主产于南洞无量山,虽在今巍山五印东南,但毕竟不远,基本上属于一个生态圈。所以,大雪素主产并主要驯化于巍山地区既有明以来文献记载,又有野生莲瓣实物植株和栽培历史为依据,是较为可信的。
  但长期以来,还有另外几种声音:一是说大雪素产于丽江石鼓镇;二是说鹤庆产化龙大雪素;三是说大理北部、西北部及与之相交接地区产“绿壮大雪素”。别的,还有其他种种说法,虽都一时难以证实清楚,但从现存实物植株来看,又并非毫无根据,不能立说。

大雪素是一个品系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是把大雪素作为一个单一品种来看待。而对它叶形长宽、叶质厚薄、脚壳高低,脚壳宽窄、叶片数量、叶姿曲挺、鳞茎大小、花朵大小、花色白绿、花容端斜、水渍深浅等等差异性却未予认真对待,更缺乏理论概括。反而以大雪素唇瓣上都有水渍印,就以一句“天下大素是一家”简单化地把它当成单一品种。
  然而在民间,大雪素有不同品种的说法却很普遍,巍山大素、石鼓大素、化龙大素的叫法已流传多年。买卖中,大家公认的价格也有差别。古人说:“道是器之道”。兰艺呢,即“兰之艺”。民间既已给我们提供了各类型大雪素实物植株和丰富的艺兰成果,我们没有理由继续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脱离充满活力的大众艺兰实践,仍然抱着大雪素是单一品种的陈规俗见不放,而应该树立起大雪素是由多个品种组成的品系的新观念,并在理论上尽快给予确立和充分阐述。
  从现流传的实物植株来看,大雪素品系大概有如下3个主要品种:
  1.巍山大雪素。丛生叶5-7片,长25-60㎝,宽 0.5-1.3cm,V型槽较浅,叶姿弧曲。唇瓣水渍印浅,花大而白。
  2.石鼓大雪素。丛生叶5-8片,长30-75cm,宽0.5-l.4cm,V型槽较深,基部迭合互生处较紧(俗称脚壳高),叶姿挺劲。唇瓣水渍印较重并有桃腮,花稍绿。
  3.化龙大雪素。丛生叶5-9片,长25-65cm,宽0.5—1.6cm,叶长、宽比例较前两品种小,基部叠合互生处较宽(俗称脚壳宽)。叶明显厚实。成株中,抽心叶时长于其他叶片,且最后长出的2-3片叶,在抽生过程中会出现挺扭现象。假鳞茎回大突出。唇瓣水渍印较重并有桃腮,花略绿且不端正。
  前两种大素,滇西、滇中和其他地方爱好者广泛种植,数量多些。后一种主要为鹤庆、昆明等地少数爱好者培养,数量少,流传还不广。近年,年长一些的爱好者更喜欢巍山、化龙大素,可能爱其蕴含的平和、深厚味儿。年轻的爱好者则更看重石鼓大素,大概喜其显示的锐气、向上劲儿。
  还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大雪素品系中的每一个品种,都是由不同的健壮程度植株组成的群体。同一品种,既有壮苗、较壮苗、中等苗、次中等苗,也有较弱苗、弱苗,其叶形长宽等差异是很大的。品种划分,切不可光以壮弱为标准,而要以如上所述品种的特点为依据。这样,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大雪素植株时,才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如何去分辨出各品种。尤其是对弱苗,由于品种特点表现不充分,分辨时更要小心,以免还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大雪素品系的形成
  那么,大雪素品系是怎样产生的呢?
  第一,它是云南长期艺兰实践的必然结果。《南中幽芳录》对大雪素的明确记载,表明它已有590年以上引种历史。在这漫长的年代里,大雪素一是可能为滇西不同地方民众先后引种于不同的自然变异植株。舌水渍印、桃腮挺得较于净的巍山大素引种较早,驯化时间较长,显得更熟化。舌水渍印、桃腮较重的石鼓大素和化龙大素引种较晚,驯化时间较短,熟化程度不如前者。既然引种有早、晚,来源于同一自然变异植株的可能性就非常小。相反,选育于数丛瞩“下山草”的可能性却很大,经长期园艺栽培,育成的自然是多个不同的品种。二是大雪素也有可能来源于同一撮自然变异植株,但在引种早期就分植于不同地方了,由于综合驯化条件的不同,使大雪素的叶、花都产生了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经数百年的积累已到了足以辨别的程度,以至于我们从生物学角度看,也可以把它们认定为不同品种了。
  第二,它是云南自然环境多样性必然产生的结果。云南“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势必引起大雪素丰富多彩的变化,在数百年的演变中,形成不同的品种。
  细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长期种植于巍山、下关、保山、昆明的大雪素主要表现巍山大素特征,即叶较柔顺,花端正;往北,长期种植于鹤庆、丽江、剑川、兰坪、云龙、维西这些纬度、海拔相对高,气温相对低,昼夜温差较大地区的大雪素,主要表现为化龙或石鼓大素特征,即叶雄健或劲挺、花扭。
  第三,它是云南传统特色种植必然产生的结果。云南滇西用黑陶罐、腐质土艺兰历史悠久。可以说,大雪素正是这一特色种植法驯化、栽培而来的“滇兰明珠”!
  然而,同为传统法艺兰,不同地方又不尽相同。巍山罐浅,敞口。剑川罐腰鼓形,最粗处在上部。洱源罐员亦腰鼓形,最粗处却在中部。巍山、下关等地用山基土,洱源用叶子土。这都会使大雪素在传统栽培法下产生较大变化,日积月累,叶、花差别逐步明显,形成不同品种,即巍山及毗邻种植方法基本相同地区的叶较窄、花白;鹤庆及相近种植方法基本一致地区的叶较肥壮、花绿。
  在观察大雪素不同品种,分析大雪素品系产生的原因时,我们还应该学习运用生物学知识,例如有关芽变的概念。若上述各端中,大雪素又都可能产生丰富多彩的芽变。或许,它品系中的一些品种,就是芽变育成的。

网友评论: